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3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教育   2559篇
科学研究   1603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17篇
综合类   188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7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从我国大众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侧出发研判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现实,对于厘清当前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层次、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具有关键意义。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目标应把握保基本和求发展的需求逻辑,从基本需求、差额需求和超额需求三个层次出发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差序格局。在明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供公共性和共享性的普及化基本公共服务、公益性和分享性的普惠化补充性公共服务、私益性和独享性的个性化非公共服务,保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可实现性和可获得性。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设计探索,需积极构建责任共担与收益共享的供给制度,保证经费供给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从参与主体、服务供给、成本分担、人员管理、监督管理五个维度设计供给路径。  相似文献   
102.
从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到普及化阶段,研究型大学的治理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特征是从学者治理发展为学校治理再发展到学术治理。治理变迁与研究型大学的内外部动力机制变化密切相关:单一外部机制和静态内部机制造就学者治理,多重外部机制和稳态内部机制要求学校治理,多重外部机制和动态内部机制催生学术治理。当前研究型大学的治理普遍面临内部自由探索与外部问责张力加强、全球规范机制与本国实践矛盾加深这两大时代挑战,中国研究型大学要回应好普及化时代的挑战,先要涵育理性、自主的现代品质。  相似文献   
103.
大学治理现代化包括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从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视角看,目前大学治理仍存在治理理念缺乏"放管服"顶层设计、治理制度执行力欠佳、治理权力主体交错杂糅、治理步伐缓慢、治理手段更新滞后等问题。有鉴于此,通过注重治理理念的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理顺权力主体关系、改进大学治理方式和升级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4.
民办高校理事会从诞生以来的信托实体至今逐步演化为民办学校的内设机构,从世界范围民办高校发展史看,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民办教育促进法》在未区分非营利民办高校财产权的情况下,将理事会规定为民办高校的中枢决策主体,此种制度设计造成该法与《民法典》设置的法人类型不能完全对应,给非营利民办高校理事会治理造成了困难。在现实中,非营利民办高校理事会存在权力过于集中、校长治理权无法保障、缺乏监督机制等诸多问题。在未来改革中,应当以办学财产的归属和来源是否是捐赠作为区分非营利民办高校法人性质的标准,形成以理事会为核心、校长独立治校、教职工和党委共同监督的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105.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知识服务的深入发展,教育大数据成为推动教育治理科学发展的基石.教育数据治理是为了应对教育大数据应用在管理规范、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是数据治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畴,有助于教育决策更加科学,促使教育服务更加精准,促进教育改革最优化.然而,由于教育数据治理的发展历史较短以及教育系统的复杂性,教育数据治理在数据质量、数据管理、数据监管以及数据服务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基于教育数据治理的现实困境,研究提出教育数据治理的四条路径:第一,制度先行:强化教育数据要素流通的制度设计;第二,管理规范:完善教育数据要素流通的标准体系;第三,队伍建设:重视教育信息化治理专业人才培养;第四,素质护航:持续推进数据素养提升工程.并从法律地位、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标准、主体职责和权力边界、管理者环境适应性、创新专业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数据意识和数据能力模型9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智能化教育进程中的教育数据治理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6.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园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标志性产物之一。但有多元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产教融合园,当前正面临着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诸多问题。为有效破解这些影响园区运行效率的障碍和问题,就必须研究园区治理制度体系、方法体系和运行体系的具体内涵,坚持园区多元系统治理、严格依法治理和统筹综合治理的原则,全新构建包含信念价值、成套制度、主体角色担当、治理技术和财税资源支持等要素的治理结构,从而形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园的现代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园区治理效能,达成园区善治良治的理想格局。  相似文献   
107.
应用型课程是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关键,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通过分析目前“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遵循“应用型课程建设七要素”,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据结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并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几个方面阐述了应用型教学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08.
Data use in education is a sensemaking process in which practitioners and researchers interact with different systems of meaning such as anecdotes or spreadsheets. The representational qualities of data and their influence on practice are critical but less well-discussed aspects of data use. Drawing on social semiotics, this theoretical article proposes that data should be discussed in terms of narrative and numerical modes of representation. Narrative data typically consist of protagonists and actions organized in a temporal structure, while numerical data typically consist of mathematical notations and visual representations such as graphs and figures. We argue that the representational properties of these two modes affect how data are interpreted and acted upon. We then present two contrasting cases from New Zealand and Norway of how affordances affect teachers’ data use processes. Finally, we discuss five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our theorization about the affordances of data.  相似文献   
109.
While schools and systems across the globe promote data-driven decision making, teachers often struggle to use data, especially from external assessments, to inform daily i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eacher capacity building for a less typical form of data use - evidence on student thinking. We draw on data from a longitudinal, in-depth qualitative study involving middle school math teachers who were engaged in an instructional improvement project. Findings show that data use occurred when evidence from student thinking was introduced as part of the instructional planning process. This shift was facilitated by an instructional coach whose capacity building efforts with teachers focused on coherence, specifically planning high quality instruction and using data effectively, while also meeting district pacing and unit planning goals. When teachers put new strategies into practice, feedback from formative assessment data allowed teachers to identify and address misconceptions in student thinking. Learning how to use data as part of instruction helped teachers build capacity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practice.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practice, and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0.
学术治理能力涵涉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大学学术场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方式、治理的运行制度设计、治理主体的权责划分以及利益分配、治理程序等多重因素。提升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主要包括学术治理制度的善意理解力、冲突解决力、共在执行力、责任悦纳力以及创新驱动力等要素特征。然而,实然境遇下的大学学术场域由于诸多权力的交错混杂与寻租以及外部法律制度供给缺位,造成学术治理能力出现“虚假治理”困境,阻滞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步伐。真正实现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具有民主契约的共生环境中秉持善治理念,塑造多中心学术治理格局,确保学术治理动态过程的手段善与结果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